11. 人工智赋能教育 (AIED) 的现状 (2):面向学习者的AIED
这一集两位主持人集中探讨各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AI技术,和大家讨论五个类别的面向学习者的AI技术。学习者可以是学生,也可以是在公司接收培训的员工,或者是自己在电脑前看视频的人。而这些技术很多时候是为商业用途而生,之后再被应用到教育中。例如谷歌文档等协作工具套件。五个类别的面向学习者的AI技术,分别是:
- 自适应辅导系统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(ITS)
- 人工智能辅助应用程序APP
- 游戏的学习、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等
- 支持残障人士学习者或者是学习有障碍者的人的技术
- 自动形成性评估, 如Grammarly
在探讨这些技术的同时,联系国内APP使用情况,与荷兰小升初的体会,对”个性化学习“进行了详尽的讨论。
最后介绍了亚马逊最新发布的量子芯片。解释了什么是薛定谔的猫。
-
07/03/2025
-
Education, AI
-
Podcast
第一季,第11集
Y (叶老师): 大家好今天我们两位课代表领着大家继续讨论AI赋能教育学习这个话题。
C (橙子):上一集我们提到AI技术在教育学习中的应用主要可以被分为三大类:面向教育机构,面向教育者,以及面向学习者。这一集我们集中探讨各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AI技术。
Y:学习者可以是学生,也可以是在公司接收培训的员工,或者是自己在电脑前看视频的人,或者听这个播客的人,统称学习者。 在进入讨论之前我们应该做个简短的说明。并非所有的学习者使用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都是为教育,这个目的而开发设计的。相反,可以说这些技术很多时候是为商业用途而生,之后再被应用到教育中。这类技术通常不被视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与学习,但是这些技术被教育者和学习者广泛使用。所以逐渐进化成赋能教育的技术。你来举个例子好不好?
C: 好。我知道,谷歌文档(Google Docs)和谷歌工作表(Google Sheets)等协作工具套件,设计初衷是用于商业用途,但是后来大家发现,用来协助教育和学习也是非常好用的。这是一个原来商业用途的应用,逐渐被用于协助教育和学习的一个很好的例子。其次,我们想指出这些技术不仅仅是帮助在校学生,也不仅仅是应用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,而是可以适用不同的教育场景,比如说家庭或是公司中,终身学习。
Y:和大家讨论五个类别的面向学习者的AI技术,看一下这些AI技术如何赋能学习。第一大类是自适应辅导系统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(ITS)。这是目前,在市场上受到投资力度最大,开发力度最大的系统。这些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,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,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。例如,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,系统可以推荐适合的练习题目和学习资源。这些系统主打的卖点是个性化学习。 第二类的是APP,也就是人工智能辅助应用程序。在主要的应用程序商店中,商业化的人工智能辅助教育应用程序正在迅速增加。这其中有两类值得注意。例如,类似Duolingo和SayHi等语言学习app。有人担心这会进一步削弱学校的外语学习;还有就是人工智能辅助数学应用程序,比如说在国际上大火的Photomath。在国内,类似的就是拍照搜题,帮助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app就属此类。
C:就说这个自适应辅助系统,和人工智能辅助应用程序都是个性化学习为目标的一工具,对吧?叶老师,作为一个教育者,你个人对个性化学习的看法是什么样的?
Y:说起来也很巧,我在写硕士毕业论文的时候,论题就是研究(国内)双减之后,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。期间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,还有教育科技科技工作者们展开了很多场的讨论。因为要写论文,也阅读了大量的学术文章。在我阅读过的一些学术论文中,一部分学者认为个性化学习 “主要被商业教育技术公司用来 ”证明、推广和销售 "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解决方案“。这些学者们坚持认为,以个性化为幌子的人工智能是该领域的核心概念,被宣传为通过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等方式解决教育问题的一种方法。我个人其实比较同意这个观点。其中一位让我印象深刻,的叫做Bulgar的学者指出,这些 “个性化学习系统 ”的基础是算法,增加达到预期的最终目标的可能性。但是开发和推广这些系统的公司,其实都没有明确说明,这个”个性化目标“含义是什么。Bulgar 认为,“如果不明确定义成功,就很难衡量成功”。换句话说,除了作为市场营销的依据之外,这些系统的存在本身就存在争议。
C:那你个人认为:整个的大方向错了,南辕北辙?还是因为现在的技术还不成熟,因为刚刚开始嘛。因为技术达不到这个要求,所以大家对它有争议?
Y:我觉得可以把这个问题剖开来讲。意思就是说,这里如果你作为一个使用者来看商家提供的产品,你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?使用这个系统的目的是什么?你先不要管商家提出来的个性化的口号。如果你的目的是提高知识点的掌握,提高考试的能力,我觉得市面上的这些自适应系统和App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。但如果商家提出的是“个性化学习”,但他们自己没有对”个性化“提出清晰的定义,很难说是成功的。因为什么是“个性化学习”,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商业界,大家只有一些基本相同的理念:也就是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,学习兴趣,学习能力。按照这样去给学生提供符合这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,学习材料,学习方法。这是大家比较能够同意的,对“个性化”的定义。如果把它提高到一定的高度,按照我们第八集里面所讲。第八集里面,我们讲到过荷兰的教育学家比斯达。他讲到教育有三个目的,第三个目的就是个性化,Subjecitivation,就是你个人的成长,作为一个个体,有完全自主性的成长。如果个性化是,符合个人的成长,有完全自我选择的能力。那么市面上的这些系统,所标榜的”个性化学习“就被完全推翻了。这些系统的原理你可能比我更了解。
C:嗯,是建立在数据库基础上,算法驱动的。
Y:对。数据库里面的所谓原材料,是教方提供的教材,练习题,对不对?是事先把这些东西喂给系统,(简单的来说)然后系统根据学生做题的时候,做对了,开始做错了,给他匹配,然后给他推送。简单的原理是这样子的。学生是逃不出系统喂给你的一些东西。他给你什么,你就得吸收。这是他给你的学习路径(Path),你没有选择的权利。
C:嗯,都是设计好的。
Y:都是设计好的路线。你得跟着他走。
C:选择范围有限。
Y:对!甚至是说你没有选择权。
C:都是系统来决定。
Y:所以从这一点来说,粗浅的说,这个”个性化“是个伪命题,可以推翻。还有一点,我个人对“个性化”比较保留的一点,从实际(practical) 来考量。为什么这么说?你看,我们就拿国内的这些自适应系统,松鼠AI举例,其它相似的系统都有相约的操作原理。设计的时候要给他很多地区的一些教材,大纲,往年中考或者高考的学习题目。国内有个非常大的特点,每年考试的题目都是新题。国内的考试不会用老的题目。
C:对,这好像是不成文的规定。
Y:对,每年的题目要与时俱进,出题的角度和方式都会和现下的社会现象,社会理念,现下教育观点匹配。就是说你在这些自适应系统里面做的题目,只能对你在学习的知识点上有所提高,或许是有效的帮助。但是你个人必须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点上,你自己还是需要去做很大的努力和付出。再说的白一点,系统能够帮助学生从60分提高到80分;但是从80分提高到90分,或者90分提高到95分这个程度上面,就缺了这么一点现下最新的发展趋势下的出题方式。他就缺了这一点。但偏偏就是这一点,就决定了你上211还是985。所以我个人对这个系统“个性化”成功定义,还是相当有保留的。
C:刚才讲到考试,我就在想,因为我们亚洲国家里面,升学的时候,考试所占的比例相当大。在荷兰的教育里面,考试在衡量升学的时候,是什么样地位?
Y: 那我们就把现在最有个人体会的一部分拿来讲一讲好不好?因为你家和我家都有,要小升初的小朋友。如果把整个教育系统拿来讲,有点跑题。我们今天就讲一讲小升初的实例?
C:好!好!
Y:这是现下我最切身的体会。拿我女儿做例子,前几个星期已经拿到了老师最后的推荐,我们前几集里面也讲过,就是你能够上哪一个类别的中学。他们二月初要进行一个升学考试,叫Doorstroomtoets。从时间上看,老师都已经给了推荐,然后再来考试。所以我觉得,至少证明,从我女儿在的学校来看,考试的重要性,比不得老师这八年来对她成长过程的观察,她的档案,重要。
C:嗯,就是说,考试只占一小部分。最主要的是看这八年来的成长过程。
Y:对,是这样。我们只说一点点,要不然我们可能两个小时都说不完。最近我也在看学校,因为阿姆斯特丹升学是比较特殊的,你需要找九个学校,然后再进行抽签。在整个荷兰里比较特殊。你们家那里不需要抽签对吧?
C:对。我们不需要抽签,基本上是想去哪个学校,谈好了就可以。
Y:对。但是在阿姆斯特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系统。我个人认为,他可能是想对教育的公平性有注意。另外一个,学生也比较多。所以他会有抽签,这样的一个操作。我发现,在我女儿看的这些中学当中,同一类别的中学,学校办学也是很有特色。有的学校是有双语教育的;有的学校是比较注重体育的,如果你是一个Top Sporter, 学校会有相应的安排,让你能够在这方面有更好地成长。有一些学校会说,我们更注重于理科。学校在办学理念上,有所谓的个性化。虽然不一定最后能够体现,但一定是在往这个方向上努力。我们今天先说到这里,因为跑题了。
C:对。因为我问这个问题的原因,是因为,我觉得“个性化”的定义确实不一样。因为亚洲国家里面,以考试为目标。所以个性化学习还是为考试来服务。但是在荷兰的教育里面,它的定义就非常宽泛。像阿姆斯特丹,在学生这么多,但学校比较少的情况下,你想上心仪的学校,也不完全是通过考试成绩来定,而是根据你的整个学习经历。还要抽签,还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。还有,阿姆斯特丹的公立学校,各个侧重点也不一样。每个学校也都有个性化的成分在里面。
Y:正是。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,学校会说我们有这样,那样的特色。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,我们可以专门开一集讲一下。
C:我觉得很有意思,因为这和我们一直以来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体会。我们接下来还是回到主题。
Y:对。我们刚才讲了两类。第三类,AI技术辅助学习,是以模拟的方式。如基于游戏的学习、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。虽然传统上可能不认为这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。
C:是的。但市面上的虚拟现实(VR)和增强现实(AR)模拟以及基于数字游戏的学习,经常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、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相结合。现在是越来越多地用于教育环境中。
Y:对。举几个例子,人工智能辅助 VR 虚拟现实,已被用于为神经外科住院医师提供各种神经外科手术的培训。也就是医科学生的学习已经在用了。还有,AR 已被用于让学生探索和操作有机分子的三维模型,以增强他们对化学的理解。谷歌在这方面,算是一个比较前沿的开发者。基于数字游戏来学习数学的Digital Game-based Learning(DGBL)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,使游戏适应学生的个人情况。
C:个人觉得这个非常有意思。让学习变成不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,而是越来越有趣。边玩边学,对于学习的体验是相当好的。
Y:我们接下来讲第四类。这一类AI技术支持学习,是我个人觉得最有意义的。是支持残障人士学习者或者是学习有障碍者的人,这一类技术是专门帮助这一类的学习者。需要简短的说明一下:我们所谓的Less able, 是指肢体障碍,或是神经或心理发展有障碍。这一类技术主要有两种途径:第一类支持肢体障碍学习者,比如说,如果听力有障碍,它可以立刻把语音转到文本;如果是视觉有障碍,是文本生成语音。第二类需要技术更往深度发展,支持神经或是心理障碍。他能帮助学习者,来克服学习的障碍。如多动症(ADHD),或者是支持自闭症谱系(Autism Spectrum Disorder,ASD)的。。。这些技术,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。
C:我很同意。这些技术的发展也非常快,因为非常有意义。有很多的人力物力大量地投入在这个方面。自闭症谱系障碍,主要特征包括社交互动和交流能力的缺陷,以及受限和重复的行为、兴趣或活动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数据,全球大约每160名儿童中就有1人患有自闭症。这意味着全球大约有超过7000万自闭症患者。中国大约有200万0-14岁的自闭症儿童,每年新增约16万1。自闭症的发病率在中国约为1%,这意味着每100个孩子中可能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。
Y: 我在研究文献中读到: 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这类学生教育的数字工具方面,有三种类型技术应用最为广泛:社交机器人、手机、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。其中呢,使用具有不同功能和能力的各种类型机器人,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。人工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有自闭症学生的教育中,并在学业、社交、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。第五类是自动形成性评估。这方面的应用,我们上次在讲面向教育者里面也有。一个很好理解的例子是Grammarly。是一个针对学生的人工智能系统。学生用它来看一下,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否符合学术要求。
C: 就是学生用他先找一下,自己找的资料是否符合要求,正确性是多少,对吗?
Y: 对。
C: 那我再提一个问题,Grammarly是免费的吗?
Y:一部分功能 是免费的。但是也有一些高级的功能是要付费的。也有一些高校会为学生提供这部分功能。学生就不需要付费了。那我们今天先讨论到这里,谢谢大家的收听。下一集我们将和大家讨论有关AGI的话题。
C: 好。 在上一集的新闻里我们提到,微软介绍了他的一款最新的量子芯片。前两天Amazon紧随其后,也介绍了他们的一款量子芯片,拥有九个量子比特,将错误纠正成本降低了90%。芯片的名字叫Ocelot, 野猫。它的量子比特的名字也特别有意思,叫“猫量子比特”,这名字一听就是从”薛定谔的猫“叫过来的。那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,什么是薛定谔的猫。这是量子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。这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1935年提出来的,用来帮助我们理解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叠加。简化一下他的这个实验描述:你有一个密封的盒子,里面有一只猫,一个含有毒气的装置,一个检测器,和一个放射性原子,它有50%的概率在一个小时内发生衰变。如果衰变发生,检测器检测到信号,就会释放毒气,小猫就会被毒死。如果原子没有发生衰变,猫就活着。那我们打开盒子的时候,猫可能是死的,可能是活得,取决于打开盒子的瞬间,原子的衰变有没有发生。盒子打开之前,是处于活着和死的叠加态,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。大家都知道现在计算机的核心是二进制,就像电灯开关:关上是0,打开是1。是“通电-断电“的状态。处理速度再快,也得一步一步计算。但量子计算机就完全不同了!它的核心是量子比特(qubit),而量子比特不仅仅是 0 或 1,它还能同时处于 0 和 1 的叠加状态!而且这个叠加状态,是有无限的可能性,不是仅仅有0和1了。所以量子计算机的计算,要比现代计算机快几百上千倍。大家要有兴趣我们可以,下次多讲一点。今天先到这里。谢谢大家的收听,我们下次节目见。
Sources:
Bulger, M. "Personalized learning: the conversations we’re not having. Data and Society Research Institute." 2016.
Kotsi, Sofia, et al. "A Review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rventions for Stud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." Disabilities 5.1 (2025): 7.
Pelletier, Caroline. "Against personalised learning."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34.1 (2024): 111-115.
Prain, Vaughan, et al. "Personalised learning: Lessons to be learnt."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39.4 (2013): 654-676.
Watters, Audrey. 2021. Teaching machines: The history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. MIT Press.
名人名言
“Learning never exhausts the mind. - Leonardo da Vinci
“学习从未使大脑疲倦。” - 莱昂纳多. 达芬奇